信息公开
网站地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14-02-28浏览次数:183

总学时:  64       课内实践学时: 16
执笔人:姜洁晶   审核人:丁晓红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系我校各专业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为依据,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使大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并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列主义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不但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保证,而且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石。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提高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帮助大学生逐渐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容、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
  能力和技能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养成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总体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基本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的认识。
重点、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重要成果。
重点、难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其历史经验;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重点、难点:
1、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
2、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
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
重点、难点:
1、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科学内涵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3、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的新要求
4、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搞清楚为什么要进行改革,什么是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革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样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改革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理解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必须实行开放的政策,我们进行了怎样的开放,以及将如何进一步扩大开放。
重点、难点: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对外开放的格局。
4、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教学基本要求:
  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了解如何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依法治国的内涵和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难点:
1. 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3.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5.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6.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清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学习我们党关于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立场、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了解我们党和人民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确立过程、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了解“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对解决台湾问题的重大推动作用;了解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极端重要性,学习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在新形势下的坚持和发展。
重点、难点: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台湾问题的实质。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方面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难点:
1、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认清这一事业必须坚定地依靠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必须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帮助学生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基本力量,没有广大群众的充分发动、参与和创造性的实践,任何社会变革都不会取得成功;进而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把自己融入到广大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
重点、难点: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根本力量和基本依靠力量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出现社会阶层
4. 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5. 党的宗教政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第三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四节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充分认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途径和重大意义。
重点、难点:
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2、 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第二节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本课程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机制,每学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主题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社会调查等各种不定期活动来达成理论教学的真正效果,努力探索本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四、教学建议
    (一)遵循教学规律,把握教学中的一些基本环节,如讲清重点难点、教师布置、批阅、分析、学生书面完成的每章作业。
    (二)组织好教研活动,统一安排落实教学大纲。
  (三)实践环节具体内容要尽量与每学期的重大的社会活动主题结合(如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同时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教学实践。
 (四)使用多媒体手段助教,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片。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第4版。
参考书: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版。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5、《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学习出版社,2009年版。
 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师参考书, 主编吴树青。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生辅学读本,  主编 柳礼泉。
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教材编写组 组编。
10、《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年5月。
11、《七个“怎么看”》,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
12、《从怎么看到怎么办?》,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13、《辩证看 务实办》,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
14、《理性看 齐心办》,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六、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讲课学 时

实践学 时

实践内容

作业

备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12

9

3

 

P33  2、5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

3

1

 

P55  2

 

第三章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

3

1

 

P74  3

P91  2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4

3

1

 

P110  3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4

3

1

 

P126

4、5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6

4

2

 

P143  4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2

2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2

9

3

 

P178 3、4、7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4

3

1

 

P195  3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

4

3

1

 

P213  3

 

第十一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4

3

1

 

P237  1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理论

4

3

1

 

P253  3

 

总学时

64

48

16

 

 

 

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将根据每学期的实际情况集中安排举行,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基地、主题班会、社会实践以及学生社会调查等各种活动来达成理论教学的真正效果。

七、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列为考试课,考核方式采用开卷笔试形式。
(二)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60%,其中出勤率、纪律、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20%;实践活动的参与占10%。期末考试占40%。
 

版权所有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水产路2859号 邮编: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