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标项目
(一)改革艺术素养评价机制
研究要求:艺术素养评价是深化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完善人才选拔方式的需要,同时也是一项关系到“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目标能否落到实处的改革举措。依据艺术(音乐、美术、综合艺术)学科特点及艺术素质培育的主要途径确定评价标准,体现学科课程性质目标及艺术认知的特殊性,促进艺术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提高,具有可操作性,能为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及学校接受。
(二)建立社会艺术场馆、专业院团与学校艺术教育有效结合的机制
研究要求:建设学生艺术实践基地,拓展学生艺术教育途径,丰富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和内容,推动社会专业乐团与学生实践活动对接,综合提升大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素养。加强上海歌剧院—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基地、上海交响乐团—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基地模式探究与运作力度,搭建音乐普及的平台、编辑音乐普及的教材、培训音乐教育的队伍、提供音乐实践的活动、发掘音乐原创的作品,让音乐走进大中小学生的课堂中、生活里,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提高青少年艺术素养和整体素质。
(三)创新上海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及其联盟的运行模式
研究要求:推进学生艺术团品牌建设,依托上海学生交响乐团、上海学生合唱团,完善学生交响乐联盟、学生合唱联盟建设,成为引领本市学生文化艺术熏陶和修养、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追求卓越、提高团队水平,扩大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完善机制、理事会联盟扩容,加强师资、扩大兼职教师队伍;探索音乐素养培育新模式、完善内部指导与管理,构建支撑上海学生交响乐团、合唱团发展的保障机制,努力把学生交响团、合唱团打造成音乐后备人才的“摇篮”,建设成为上海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
(四)推动艺术院校与艺术特色学校构建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
研究要求:探索完善“艺术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鼓励艺术院校与重点高中建立合作关系,拓展艺术人才选拔机制。如:设立一批高中戏剧试点学校,指导上海戏剧学院成立高中戏剧艺术拓展实验基地教研组,选派优秀在校研究生担任志愿者分赴高中讲授一系列戏剧教育拓展选修课程,开设戏剧表演、播音主持、编剧三个方向的专业培训课,通过教材改革、课时设置、师资培训、学生集训等方式探究,尝试课程与拓展、社团的融合;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试点学校专门教材的二次开发,彰显戏剧教育在立德育人教育的独特艺术教育作用。
(五)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
研究要求:在推进中小学校艺术类课程改革,构筑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弥补学校艺术教育课程的资源不足、分布不均、针对性不强等现状。整合国内外艺术名家、名师资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时时、刻刻、人人”的传播优势,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上海特点、教育特性的“艺术课堂”、艺术微视频普及课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民族优秀艺术文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辐射,有效提高教师“以美育人”的能力,切实加强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二、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指南
(一)学校艺术理论
1.艺术与其他学科融合及德育渗透研究;
2.国内外学校艺术发展比较研究;
3.学校艺术的理论创新与发展研究;
4.大、中、小学艺术教育衔接的理论建构研究;
5.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艺术育人实践;
(二)学校艺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1.艺术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创新研究;
2.艺术教学质量与学生艺术课程成绩的评价标准研究;
3.新兴艺术学科的教学实践与教材建设研究;
4.艺术课程模式和教学风格的研究。
(三)学生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与展演
1.课外艺术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2.学校课外艺术活动与展演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研究;
3.艺术实践基地的发展研究;
4.强化艺术课和课外艺术活动的途径与实现方式研究;
5.学校艺术活动体系创新研究;
6.“文教结合”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研究。
7.“体育、艺术2+1”推进策略研究;
8.青少年课外艺术活动行为习惯的养成研究;
9.学校群众性艺术展演(艺术节)的组织与案例研究。
(四)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研究
1.学生艺术团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学生艺术团资源开发与艺术展演的拓展研究;
3.高等学校高水平艺术团队可持续发展研究;
4.学生艺术社团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
(五)学校艺术与学生艺术人文素养的促进
1.学生艺术素养现状及干预对策的研究;
2.提高学生人文艺术素养方式研究;
3.发展学生艺术素养的科学方法与手段研究;
4.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5.艺术教育环境和氛围的构建。
(六)学校艺术管理与保障机制
1.学校艺术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与改革完善研究;
2.建立学校艺术工作质量监督、评价及报告制度研究;
3.学校艺术场地、器乐配置标准研究;
4.艺术考试制度实施、改革研究;
5.学校艺术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6.学校艺术场馆、设施管理与运行模式研究;
7.信息技术在艺术教学、展演、科研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注意事项:
1.以上所列只是对重点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提示,申报人可根据自己的研究特长自行拟定研究题目。
2.申报人尽量不要使用指南中提示的研究方向作为标题,以避免申报题目的集中与重复。
3.申报的选题应在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深化、细化,注意研究的区别和特色,增强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一般化和同化研究。
4.鼓励针对学校艺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敏感问题的研究;鼓励围绕相关问题的中外比较研究;鼓励在内容和角度上有所创新、填补空白的研究;鼓励开展跨学科的研究;鼓励大中小学开展合作研究;鼓励团队合作开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