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对设备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存和利用档案,充分发挥设备档案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普通高等学院档案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仪器设备档案是指教学、行政、科研、实训等仪器设备的全套随机技术文件以及论证购置、运输、开箱、安装调试、索赔、使用、维修、调拨和报废等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载体材料。
二、设备档案工作是我院仪器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院设备管理工作之中,与设备计划管理、采购供应和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
三、学校设备管理部门实验实训处指定专人或兼职档案员,负责收集、积累、保管学校从申购设备到验收完毕(进口设备到索赔期满),安装、调试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并分阶段进行整理,立卷和归档工作。
四、仪器设备档案的建立和归档
1、凡是价值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各种国产和国外引进的教学科研、实训设备、均应以项目建立档案,由设备管理部门整理立卷后交由学校档案室保存和提供利用。
2、10万元以下的教学、科研、实训等仪器设备,也应按项目建立档案,由学校后保资产处保管;由各部门经费购置的设备随机文件,由使用部门自行保管。
3、对列入学校固定资产的贵重仪器设备,应按项目独立立卷,做到每项仪器设备都有完整、准确、系统的文件材料归档保存。
五、设备档案属于国家财产,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十万元以上的设备,其档案在第二年五月份前由实训实验处进行立卷后,随交立卷清册移交到档案室。
六、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一)计划、选购阶段
(1) 用户申请,撰写立项申请书,可行性方案论证报告;
(2) 购买仪器设备的审批文件;
(3) 协议、合同
(4) 意向书、订购货通知单
(5) 重要来往函件
(6) 谈判备忘录、附录、附件
(二)开箱验收阶段
(1) 装箱单、开箱验收单、出厂合格证书、出厂精度检验单;
(2) 图样、技术手册、使用维护手册、说明书、校验标准、随机备件图册;
(3) 开箱检验记录、商检及索赔文件;
(4) 运单、发票
(三)安装、调试阶段
(1) 安装调试计划;
(2) 安装基础图、电气接线图、安装工艺规程;
(3) 试车、试验记录、精度检查记录、安装验收单;
(4) 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5) 安装调试技术总结报告、验收报告;
(6) 计算机和测量机还包括软件、硬件部分的文件材料;
(7) 培训材料。
(四)运行及维护修理阶段
(1) 设备仪器移交使用单位的附件和随机工具清单;
(2) 设备仪器维护保养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 履历本、运行记录;
(4) 设备仪器保养情况记录;
(5) 设备仪器检查、普查记录;
(6) 设备仪器大、中修记录、总结、鉴定书;
(7) 大、中修精度检查记录及验收移交单;
(8) 设备仪器事故分析、记录及处理结果报告。
(五)改造、更新阶段
(1) 合理化建议及处理结果;
(2) 设备仪器改造、改装、更新的报告与批复;
(3) 改进、改装过程中形成的图样、技术文件;
(4) 设备仪器报废技术鉴定书,请示及批复文件;
(5) 技术鉴定及成果申报奖励文件。
七、归档程序和要求:
1、仪器设备档案是对仪器设备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为保证仪器正确、充分、有效地使用、及时地维修,对仪器设备的各种原始材料,一定要收集保存完整,做到分类有序、名称、数量及金额清楚准确、购进、验收、使用维修资料完整,便于进行科学化管理。
2、凡属归档范围内的仪器设备在开箱验收时,设备处档案员必须参加。其职责是:清点、登记随机文件材料,及时做好记录并填写登记表,如遇特殊情况未能参加时,负责开箱验收的其它人员承担此项责任;
3、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改造、报废、调拨包括更换零件、更改线路、调整等,应将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材料交给设备档案人员登记、保管和提供利用。其中保养、维修及使用记录计入设备履历书,后保资产管理处不定期抽查保存在实验室的档案材料。
八、已建档的设备,经学院批准调出学院或报废时,由实验室填写调拨或报废单,经后保资产管理处组织档案鉴定,确定设备档案移交进校档案室、随机调出或销毁。
九、后保资产管理处要将设备档案管理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在检查、评估实验室工作时,要同时检查设备档案的归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