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网站地图

关于加强我院产、学、研结合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17-03-19浏览次数:13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必须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
  为了推进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认真贯彻执行教高〔2006〕第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我院产学结合的各项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强化产学结合意识,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
  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改革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各系、各专业要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高职教育的目的、任务、方向和自身规律,强化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意识,并将其渗透到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中,逐渐在我院形成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良好氛围。
  二、发挥专家作用,加强系级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设
  1.进一步完善我院系级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织机构。要充分吸纳行业、企业的知名专家,企业技术与管理的骨干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以提升高职高专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活动,认真落实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各项职责,特别要充分发挥其在专业建设及教学计划制订、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新专业开发、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实训环节、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三、多渠道开展产学结合
  各专业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根据学校办学优势与专业特色,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努力在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实习组织等方面开展有成效的工作,实施学校与企业“双赢”,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各系要在分析自身优势与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多方资源与企业挂钩,签订相关合作协议,开辟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进一步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有步骤地落实产学结合教育的多项指标。
  四、实施“双证书”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取得毕业证书外,还必须取得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各系、各专业在继续大力推进“双证书”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相应的社会调研,确定本专业必须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根据有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与考试时间,做好考前辅导工作,提高学生考证的合格率;学习并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相关政策,组织毕业生参加市劳动局与社会保障局有关项目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学生就业资格和能力;充分发挥我院继续教育部技能培训资质,组织实施好有关培训项目。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各系、各专业要认真、科学地制定实验实训计划,并积极参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各系、各专业要利用多种资源,多渠道加快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第16号文件精神,做到高等职业院校在校学生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
  六、积极务实地开展教学调研,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首先,要积极找准专业建设中的企业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结合点,鼓励倡导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研究。其次,学院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根据高职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此外,鼓励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成果,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校际交流、国际交流,提升学校品牌。
  七、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课外技能竞赛活动,大力拓展第二课堂教育
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各类课外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就业和创业能力。要进一步发挥第二课堂、学生社团等的作用,大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各系、各专业要积极做好组队、训练、参赛等相关工作,并力争取得好成绩。在多项竞赛活动中,强化学生技能,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该制度沿用至今。
 


版权所有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水产路2859号 邮编: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