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网站地图

2017年学生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01-18浏览次数:160


学生工作总结

2017年,我院学生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全国及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31号文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党委中心工作,充分研究把握当代大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着重加强学生工作内涵建设, 进一步构建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格局,现将2017年学生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程,推进具有高职学生特点德育体系建设

12017年,学工处(部)以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结合学院中心工作,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将其与学生工作实践相结合,举办“辅导员能力提升系列培训”、“新进、新生辅导员岗前培训”,培训共计20余项内容,近60人次参加;开展升国旗仪式、学生座谈会、“不忘初心跟党走 一份特别的思想汇报”等喜迎十九大系列教育活动。通过系列活动,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平台,加强了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建设,提升学生政治意识与整体素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顺利完成 “走向复兴”文艺汇演节目策划及学生组织工作。

2.依托《形势与政策》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资源,搭建思政教育平台,深入开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通过学院及二级院系各层面,结合专业要求、职业素养培养需求,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并配合课程思政的总体部署,与学院思政部共同研究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改革。

3.根据学院关于“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及推进安排,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特点,制定我校德育教育工作方案,推进我校德育体系建设。

二、实施“文化铸魂”校园文化建设工程,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

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历史传承、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良好的校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1.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技能展示、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包含“祝福母校”易班线上留言、优秀毕业生征文、毕业生经验交流活动、毕业生校园综合招聘会、“我与母校共成长”毕业生成果展、举办济光LOGO纪念衫设计大赛、拍摄毕业留念微电影、毕业文艺晚会、“致青春”线下签名、毕业典礼、“我与校长面对面”茶话会、难忘师恩,毕业班主题班会等12项活动的首届毕业季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毕业氛围,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引导毕业生感恩母校、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2.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管理工作流程。20172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41号),根据上海市教委工作要求,我院成立由院办、教务处、学生处、后勤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图文信息中心、各院系等单位组成的《学生手册》修订工作组,由学生处牵头,从4月至6月,工作组通过召开5次专题讨论会,传达教育部、市教委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41号令文件要求,并对我校“学生管理文件”进行修订,最终形成最新版《学生手册》。修订工作一是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体现促进创新创业、依法治校、提高质量等新要求;三是针对学院教育与管理的新变化,在总结实践经验、现实问题以及司法判例的基础上,修改、补充和完善相关制度,更有利于学生的管理和服务。

3.组织开展第十二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4.深入推进文化育人,优化并打造更具济光校园文化的学生活动空间。与思政部共同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建设;与组织部共同完成党团活动室建设;完成大学生活动中心空间的改造与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具人文、艺术气息及具有济光元素的学习休闲空间;建成易班线下体验中心,拓展线上线下活动结合新模式;完成大学生活动中心社团活动场地装修,保证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场地的有效使用。

三、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学校新媒体矩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工程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拓展网络平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充分发挥传统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借助新媒体平台延伸工作手臂,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校园资讯、资助帮困、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国防教育等与大学生个人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全新打造“青春济光”及“济光易班平台”微信公众号。“济光青春”9月全新上线至今,已推送55条专题信息,浏览量达近53805人次。“济光易班平台”微信公众号从暑假至今,已推送35条专题信息,浏览量达7171余人次。通过“微”路径,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新途径,全力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学校新媒体矩阵,形成多层次、系列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实施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工程,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在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本着“高进、精育、严管、优出”的原则,抓好教育培训,培训更精细化,培养更精准化;强化实践锻炼,拓展辅导员培训方式;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修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研究兼职辅导员选拔及聘任细则及相关政策。

1.根据20179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要求,我院进一步完善辅导员队伍选拔机制、辅导员队伍构成学科和年龄结构优化以及辅导员配备。着重对辅导员的选拔、培养、管理、培训、评优等全过程工作,在已有38名专职辅导员的配比基础上,增配了4名由专职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组织的兼职辅导员队伍,形成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

2.依托“辅导员沙龙”平台,以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学习、总结、研讨、分享等形式,举办“辅导员沙龙”共7期,邀请学院党政领导、市教委领导、市级辅导员年度人物等进校开展主题讲座、分享会以及工作研讨等活动。

3.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上海市教委组织开展的“2017年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月”各项活动,增强辅导员队伍素养、提升辅导员职业技能、加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由学工部牵头,联合思政部、各院系成立“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校内工作组”,开展校内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选拔,并推选经管系辅导员张静参加“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巡讲活动暨2017年上海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最终张静老师进入复赛,此次参赛是我院辅导员第二年参加大赛,并首次进入复赛;推选建筑系辅导员孙倩倩参加“2017年上海市骨干辅导员高级研修班”,拓展辅导员工作视野;组织25名专兼职辅导员参加“第六届上海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获“最佳风尚奖”,凝聚了辅导员团队的力量。

五、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重点,继续做好资助帮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相结合,实现无偿资助和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根据上海市教委 “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的工作要求,2017年,学院资助管理中心顺利完成民办高校本专科2016年国家助学金政策情况核查工作、上报《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资助工作自查自纠报告》,制定《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我院共评选国家奖学金3人、上海市奖学金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168人;2017年春季,我校共发放国家助学金568人,金额合计83.1万元,2017年秋季(截止到12月份),我校共发放国家助学金488人,金额合计57.95万元;完成为822016年服义务兵役资助补偿的经费发放,金额合计119.2万元;为42016年退役自主考入高校的学生发放资助补偿经费,金额合计3.2万元;2017年我校有76名学生享受兵役资助政策(含2名士官),其中26名为退役复学的学生,另有7名退役自主考入高校的学生也享受了学费资助政策(含3名新生);2017-2018学年新增办理校园地贷款12名,续贷发放31名,金额合计24.8万; 2017-2018学年生源地贷款147人,金额合计117.2万元;979人次参加勤工俭学,发放金额合计16.35万元。

2.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坚持育心和育德相结合,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全年定期开展心理排查工作,依托各院系、各班级心理网络,对有可能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学进行排摸、约谈和评估。通过各部门之间的协助,根据心理中心危机干预工作制度,全年,中心及时有效处理4个危机个案。5月及11月,我院分别以“健康校园,美丽心灵”和“走进新生,关爱心灵”为主题,开展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院系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工作队伍建设工作中,中心定期组织心理辅导员召开工作例会,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务”及“中国本土化视角下的艺术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 ”等校外专题培训,邀请校外专家赵小青教授为全体辅导员开展关于团体心理辅导技术与方法的培训,以及对“心光社”进行专业指导,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本学期继续对17级部分班级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选修课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式生动,内容积极丰富,受到学生的好评。

六、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生涯指导,助推学生成才与就业创业

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院系及职能部处的通力合作下,就业办多管齐下,着力抓好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2017年,我院2017届毕业生1923人,截止2017825日,就业率99.74%,签约率90.12%,实现了“稳定就业率,提升签约率”的工作目标。

1.举办综合校园招聘会,助力学生职业梦想之舟启航。4月,我院举办2017年校园招聘会,共216家单位参加,提供招聘岗位1870个,逾1200名学生参加,共投出3219份简历,有录用意向为813人。5月下旬,就业办协助机电系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约50家单位参加,提供岗位100个。

2.营造文明和谐毕业氛围,积极开展毕业季活动。根据学院毕业季活动的要求,就业办积极组织开展“2017届毕业生文化衫LOGO设计方案的征集大赛”,通过专业教师遴选、易班微信公众号评选,学工部组织评选,从入围的16幅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入围奖4名。

3.积极开展“2017年优秀毕业生评选”工作。经各系、二级学院推荐、评审,学院评优领导小组审核并公示,最终评选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57名、“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毕业生”78名。

4.确保毕业生顺利、安全离校,营造文明、和谐毕业氛围。在教务处、财务处、后保处、后勤服务中心、团委、组织部、图文信息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系、二级学院的老师的通力合作下,就业办顺利完成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工作。

5.征集完成《2016届优秀毕业生感言录》汇编工作。通过易班微信公众号征集毕业生感恩母校送寄语活动。

6.组织落实毕业典礼会务筹备工作,为让学生与老师共度难忘时刻营造了浓厚校园氛围。

7.设立大学生创业理事会,协助校内创业项目落地工作。理事会由副院长胡展飞兼任理事长,成员由相关专业院系以及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后勤基建、设备采购、就业指导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同时,协助校内创业项目的落地,目前上海思永图文制作有限公司、上海恒酒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济兴财务咨询有限公司等三个公司已经开业,进入正常运作。

8. 组织创业实践活动,成功获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2017年就业办组织各级各类创业实践活动2次,参与人次为60人;创业专题讲座3场,参与人次近200人。

七、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爱国荣校意识

1.顺利完成了上海市警备区和市教委下达的征兵工作任务。经过学院初审和宝山武装部体检及政审组审核通过,今年我院共有49名学生应征入伍,其中2名中共预备党员、多名院系学生会主席、优秀学生等。为了解新入伍学生在部队的学习、生活、服役情况及思想动态,11月,学生处、武装部相关人员及各院系学生工作者分别赴天津、厦门慰问我院2017年应征入伍新兵战士,极大地鼓舞了大学生新兵战士的斗志。

2.顺利完成2017年大学生军训工作。629日至78日,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共建单位上海武警七支队的倾力承训及军训团全体教师的通力合作和各部门的完善保障下,我院20161800名学生经受住了严峻考验,顺利完成军训任务,向学校递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今年的军训,军训团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争创教育活动,在常规军事训练之外,还拓展了军训科目内容,我院作为上海市高校首次引入反劫持战斗演练,提升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此次我院将反劫持演练加入到军训内容当中,也被中国新闻CCTV、上海新闻综合、 CCTV [看东方]、广州广视新闻、人民武警等视频以及新民晚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青年报、劳动报、等新闻媒体竞相报道,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学校的影响与良好声誉。

3.充分发挥退伍学生特长组建队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国防教育活动。1018日,为迎接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我校成立国旗班。国旗班成员均来自于各年级退伍学生。1119日,国旗班首次代表学院参加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学生军训工作办公室、上海警备区学生军训办公室、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上海市人民武装学校等共同举办的首届“上海杯”大学生国旗班升国旗暨军事技能展示竞赛中荣获国旗班升国旗一等奖和班队列会操二等奖,既体现了济光退役士兵过硬的军事素质,也体现了济光学子蓬勃的精神风貌。1022日,我院2016级建筑系建筑设计专业退伍学生王伟璇参加上海市学校国防教育协会在上海市人民武装学院举办的以“我爱国防 我爱党”为主题的上海市大学生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5



版权所有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水产路2859号 邮编: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