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济光学院增加内涵,伺机发展的关键一年。本年度学院工作要点有四个方面、十五项任务,主要如下:
一、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高校思政工作会议要求为指示,落实“三大主体责任”,着眼于学生德育体系建设。
1.深入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做好关键环节,强化主体责任,对照思政督查整改意见,逐条落实整改措施,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内控建设,并联系工作实际,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进一步落实“三大主体责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集体领导、分工明确、执行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规范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等阵地管理,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高度警觉、有力处置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二级院系党组织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实务能力,强化二级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抓实基层党支部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作风建设,狠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建设,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
3.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建大思政、大德育新模式。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加强学生思想动态把握和研究,加强对学生成长的大数据分析和规律研究,着力提升德育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持续围绕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整合学生成长成才资源和平台,优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流程,构建全方位学生生涯发展管理。
4.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服务中国》中国系列课程的建设,注重发挥专业课德育育人功能,推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李占才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聚集思政课的创新改革,紧紧抓住骨干教师、学生工作队伍培养这个关键要素,为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模式;积极参与上海高校思政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项目,争取到更多的项目支持与培育机会,立足实际,面向发展,做好师资的培养和平台建设,发挥思想政治理论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推进党的建设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5.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转型,深化思想引领。完善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电子屏等一系列软硬件系统的搭建、推广、应用与维护升级等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运用“互联网+”,加大“易班”应用平台建设力度,打造创新多样的活动形式,结合重要节日节点向师生传递正能量,增加亲和力和针对性,以进一步做好思想引领工作。
二、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育人工作水平,全面加强人才培养质量。
6.加强质保监控体系建设,符合高职定位。建立和稳步推进实施济光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从目标保证、资源保证、过程保证、诊断保证等四大方面,确立相应保证要素和诊断要点,落实相关责任部门和岗位,以提升学院育人质量和办学口碑。以校园信息管理平台CRP的建设为契机,推进学院教学质量信息化监控和管理。利用CRP平台中的培养计划、教务员日志、教师日志、听课反馈、督导监控和事故管理等模块,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并通过管理驾驶舱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在积累基础数据的同时,根据教育部和职成司的要求,以CRP平台数据为依托,逐步建立起具有济光特色的诊改体系,并将在此基础上建设诊改信息化平台。
7.根据上海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结构。在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学院对三个原有特色专业——建筑设计专业、助产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进行逐步完善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通过提升教师技术应用能力、打造高水平双师教学团队,拓宽与境内外高职院校合作渠道并引入职业标准,形成特色课程体系,提升技术服务能力,拓展社会技术服务的范围等重点建设,将三个特色专业向一流专业方向推进,确保专业设置和定位与行业发展动态对接,初步形成高水平的专业群。发挥区位优势,在原有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上成立艺术设计系搬迁至武东校区,努力把艺术设计系建成为艺术专业教学与艺术文化作用辐射全校相结合、彰显济光特色与利用地域优势服务社会相融合的济光艺术教育基地和艺术专业高地;结合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的良好发展趋势和宝山区域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与上海吴淞口邮轮培训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积极申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
8.引进国(境)内外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坚定走国际化之路。继续开展国(境)外师资培训,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实施学院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学院中捷国际班和中英国际班项目,跟踪监督雅思语言培训的开展,提高外语水平;继续开展学生文化交流项目,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为学历提升创造条件;着重加强引智力度,力争邀请更多名师专家来院为师生短期讲课、讲座;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新体系,为学院专业、课程改革服务,更大规模通过台湾合作,避免语言障碍,拓宽学生赴国(境)外升学深造的渠道和平台。
9.探索实行学年学分制,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面对近年学生生源素质下降和学生差异增大的困难,立足于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在教学管理中以人为本,突出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实行学年学分制,积极构建学分制新型管理模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坚持实施分类推进的教学原则,改革教学及管理模式、专业课程结构,从而树立学生自我负责、自我塑造的意识,培养素质高、重能力、精技能的有用人才。
10.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和管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加强既有实训基地的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更新补充实训必需设备和软件,建立综合性、开放性、现代化的新型专业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实训基地和设备的使用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充分发挥实训为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技能大赛管理系统,支持鼓励教师认真组织、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进一步细化并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工作量核算标准,合理评价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各环节中的付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培养,对现有的校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使用效率进行评估、完善,巩固已建并正常运营的学生创业基地,适时增设其他业态的学生自主创业实践基地1-2个。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师队伍专业化
11.继续稳定师资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广泛吸收海内外较好的师资加盟,提升师资水平和能力;引进各种实操型的、在本行业实际中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新生力量加盟;增加全职、在职教师比重,增加实训教师数量,控制兼职教师比重;加强青年人才的引育并举,加大对本校青年人才的培养与支持,力求使教师个人成长轨迹与学校的发展轨迹融合。
12.完善师资队伍管理。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发挥个人专长,倾注时间和精力。完善考核机制,实施教师激励政策,推进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带教制,加强岗前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与类似于建工集团、隧道股份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对接,加强联系,多渠道、多方式引入企业集团、医疗机构、金融实体等企事业单位的“能工巧匠”。除了将这些企业发展成为我们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外,还将之作为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长期全方位合作。
14. 稳步推进人事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工资方案,抓紧制定措施,分系列推进人事工资制度改革。要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推进、稳步实施,妥善处理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强舆论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支持和参与人事工资制度改革,确保平稳推进和顺利实施。
四、合理规划调整武东校区功能,对校舍进行修缮和优化。
15.发挥武东校区区位优势。把武东校区用三到五年内建设成为艺术氛围浓厚、具有国际化风貌、富有文化气息的教育场所。对应和促进区域经济,辐射周边社区。经过3-5年的建设与打造,武东校区应在艺术设计系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全校所有院系国际化办学和国(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方面,济光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服务方面,解决学院学生宿舍资源不足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成为济光学院专业水平提升、国际化水平彰显的新的增长点。
2018年,学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进一步改革育人手段,研究育人方法,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推动济光学院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