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网站地图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0-01-06浏览次数:468

2020年,将是我院上下齐心、砥砺奋进、再创发展新辉煌的一年。新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科学指导,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通过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质量、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育人载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水平。20191231日,学院第三次党员大会顺利召开,大会确立了学院新的发展愿景是:与祖国同行,以职教济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大会科学谋划了近、中、远期发展目标,明确分三步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目标迈进。按照学院五年规划,本年度学院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建设

1.做好学院人才培养“十四五”规划。紧紧围绕学院育人总体目标,制定学院人才培养“十四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举措、路径,通过职能整合、流程再造、机制创新、资源下沉等,构建整体协同、集约高效的运行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继续深入推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营造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育人的全面质量管理文化。进行校级交流与合作,组织质量管理相关培训,通过分专题集中学习研讨,加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宣传和贯彻力度。

3.深化办学体制和育人机制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全国优质高职校建设基础上,开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新征程,探索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强专业跨界融合能力,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内容,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深化“1+X”证书制度实施,提升中高职贯通、高本贯通等人才培养水平,积极组织参加上海市星光杯、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

二、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

1.汇聚各方资源聚焦学生成长成才。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理实结合、手脑并用、学以致用,努力激发学生在获取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方面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开展与相关企业,包括设计研究单位、医院、银行、行业学会等的密切联系与紧密合作,以求在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达到共识,覆盖学生入学、在读、实习、就业的全过程。

2.加强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体平台、图书馆等育人场所的建设。全面提高育人场所的管理与服务水平,着力打造成为管理科学、资源丰富、设施完善、功能先进、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氛围高雅的文化育人场所,为学院人才培养、文化育人、专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使学生在真正融入社会之前,在校就能获得实践与学习机会。

3.构建多层次国际化办学新体系。引入国外(境外)高职教育资源、先进理念和做法,拓展学生视野,满足部分学生学业提升的愿望。继续推进学院中捷国际班和中英国际班项目,跟踪监督雅思语言培训的开展。继续组织国(境)外师资培训,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整体素质,实施学院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继续开展学生文化交流项目,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为学历提升创造条件。着重加强引智力度,力争邀请更多名师专家来院为师生短期讲课、讲座。

三、全面构建学院治理体系,多维度提升治教能力

1.努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坚持以章程为基本遵循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资源配置模式改革理顺体制机制,形成一套有效支撑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政策和标准。进一步建章立制,构建较为完善的学院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并定期进行修订、清理,以确保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强化制度执行力度,规范学院内部运行,提高办事效率,促进科学管理。

2.构建职责明确、依法治校的治理体系。从依法治校的理念意识、学院的治理结构、规章制度的制定完善和施行、规范办学活动等方面全面提升学院依法治校水平。全院树立依法治校理念,提升学院教职员工的法治意识和学生的法律素养,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执行与监督机制,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积极完善依法治校工作机制,规范办学活动,尊重和保护学生权利,尊重和保障教职员工权利,健全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整体能级

1.完善“三圈三全十育人”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深化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特色育人力度,强化“精准服务”理念。实施精准资助,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推进易班网络思政创新,多载体、多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巩固和拓展富有济光特色的学生工作经验和品牌。完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机制,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品德结构的形成,提升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

2.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持续开展“毕业季”系列活动,凝练就业工作品牌,拓展就业市场,前移就业工作阵地,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同时,加强校内创业就业指导站、创业孵化器的校内宣传指导,孵化优秀项目。

3.发挥团学引领作用,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深化团学组织改革,推动改革措施落地,并转化为引领、服务青年学子的动力与优势。加强大学生艺体教育,进一步提升校内高雅艺术和体育文化建设水平,细化具有济光特色的系列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积极培育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品牌,进一步在服务上海、服务基层、服务西部等方面做出成绩。

五、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加强师资队伍育人能力

1.完善外引内培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强化制度保障,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难题攻关与创新,形成教师提升能力反哺教学良性机制,集中力量提升专职教师的品德修为、专业素养、核心能力、竞争能力和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培育或引进一些行业企业有影响、国际可交流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吸引更多有实践经验的大师工匠加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招聘、培训、激励、考核、关怀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和标准,分类指导,加强培训,树立典型,强化提升思想政治觉悟,增强辅导员育人责任,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能力。

3.优化兼课兼职教师管理。修订兼课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待遇,做到奖惩分明,以此唤醒兼课兼职教师教学热情,激励他们投入我院教书育人工作中。

4.做好定编定岗和绩效考核改革。推进学院人事制度改革,推动编制管理和岗位设置科学化、规范化,制定“定编、定岗、定责”三定工作实施方案,遵循“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做好有关人事制度改革。实施目标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研究学院新一轮绩效考核改革方案,把绩效考核与定编定岗工作相结合,分步分类实施,稳步逐步推进,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开展各类职教服务工作

1.积极采取综合施策,对接社会服务。依托校内各类培训基地,面向上海相关行业、企业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工作。拓展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服务功能,创新机制,争取学院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功能。

2.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集聚专业优势与先进企业联合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实习实训基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基地和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集中力量开展与优势行业和先进企业在人才培养、教师实践、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精准融合。

3.深化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捕捉和获取服务的项目和领域。推进与学院所在地域宝山区政府和杨浦区政府的联系,从中获得学院发展动力和资源,同时也使学院办学效益溢出校园,弘扬学院办学口碑。


版权所有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水产路2859号 邮编: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