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校工会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根据上海市教育工会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与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 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以实干实绩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书写新答卷。现将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工会工作汇报如下,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
一、坚定政治责任,提高政治站位
我校工会始终坚定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扛起引领教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定期召开工会委员、工会干部等会议,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今年教师节前夕,以及上海工会十五大及中国工会十八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精神,我校工会委员会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广大工会干部纷纷表示,不断将学习贯彻工作引向深入,为济光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加强民主监督,履行工会职能
校工会不断完善双代会职责职能,严格落实双代会工作机制,依法保障教职工对学校重大改革和师生重要利益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形成了“凝心聚力,民主和谐”的双代会工作文化和“大会有报告、有任务、分组有讨论、有汇报,职能部门有办理、有反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运行机制。
4月28日,学校召开四届三次双代会,党政领导班子、73名正式代表、25名列席代表出席大会。大会通过了《学校行政工作报告》、《学校财务情况报告》、《学校工会工作报告》、《学校工会经费审查工作报告》。会上,对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评议。四届三次双代会共立案7件,满意率为85.7%。
为更好地发挥双代会在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治校中的作用,在双代会闭会期间,校工会组织召开四届双代会联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教师岗位职责的实施意见》、《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教职工薪酬改革与调整方案》进行解读,与会人员进行讨论审议。
三、弘扬工匠精神,发挥育人作用
发挥工会(关工委)在三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用好“五老”指导团资源。2023年,校工会邀请上海工匠第一福利院施晴燕、上海工匠四建集团谷志旺到校,向师生进行劳模工匠精神宣讲;以顾惠明大师领衔的上海劳模工匠育人基地-大师工作室多次开展了工匠精神进场馆(上海科技馆、工人文化宫、群众艺术馆等)、进社区、进校园、进社团等木艺活动;木工技艺师徒传帮带,在顾惠明的指导下,建工学院青年教师郁勇勇荣获上海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木工赛项第三名。上海市思政理论课名师李占才教授,多年来为济光学生带来精彩的开学第一课和毕业最后一课,李占才工作室为加强我校与同济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工作室每学期定期组织思政名师来济光为思政教师传经送宝,助力青年教师不断提升业务技能水平;以设计创意学院阴佳教授领衔的团队,因地制宜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了“劳动创造幸福 艺起向未来”--丝网印刻、巧手剪纸、综合版画、草木扎染、印记纂刻、摄影达人等六场不同风格的创意实践活动,让师生近距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知美学,坚定文化自信。海派剪纸传人王建中、书法大师蒋荻多次来校,为济光师生带来美育指导,在学习中过程中使师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追求“美”的成效。
今年我校建校三十周年,“五老”利用业余时间,精心创作了多幅艺术佳作,身体力行地传播好文化声音,把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形象化,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彰显了文化的魅力,不断提升了广大师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为推广优质品牌项目,总结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关工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我校设计创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今年获批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第三批先行先试基层组织。
四、聚焦职工需求,做好暖心服务
我校工会始终抓住主责主业,将教职工幸福感、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会工作成效的试金石,精准精细服务教职工群众。
为全体会员办理会员注册,完成新入会会员信息采集,为新进教职工办理工会会员服务卡16人。做好做实工会“爱心暖心工程”,构建全方位帮扶保障体系,完善困难教职工帮扶制度,提升工会精准帮扶质量与实效。工会为教职工提供医疗互助、健康体检,目前工会购买的医疗保障(职工互助保障、补充医疗保障、工会会员专项保障)基本囊括了门急诊、住院、大病(身故)、意外(身故)四类费用。每到元旦、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为全体会员送上节日慰问;会员生日(含逢五逢十)之际,举办生日会,送上祝福和贺礼;暑假分批次组织教职工参加疗休养;第一时间对教职工新婚、生育、疾病住院以及亲属丧事进行慰问;为献血教职工送关心,为困难教职工送温暖,为维护女职工权益保驾护航,联系联通公司上门为教职工办理手机优惠套餐,与相关银行沟通提供金融相关服务,定期开展夏送清凉、消费扶贫、品上海、退休老同志慰问等服务。
做好社会服务,加强“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建设,由校工会负责,协调后保处与资产处,按照上海市总工会有关要求,对我校爱心接力站进行了修缮,并配备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插排等基本设施,力所能及地为广大户外职工提供休息服务。
五、开展文体活动,增进沟通交流
让广大教职工享受文体活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不仅是广大教职工的殷切期盼,更是工会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为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充分发挥教职工文体特长,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校工会今年又新成立了教工乒乓球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拟在2024年继续推进教工咖啡社团(俱乐部)的组建,今后各类教工社团将不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
一年来,无论是教育系统组织的全市各类比赛还是我校自己的操场上、体育馆内、教室、咖啡厅都留下了济光教工们活跃的身影,在习近平用典大赛、广播操展示、乒乓球、羽毛球、飞镖赛、电子竞技赛、摄影采风比赛、咖啡技能大赛、趣味运动会、快乐飞盘、教师书法板书钢笔字等活动中,大家放松身心,寻找乐趣,促进了教职工相互了解、团结协作。
六、以表彰为抓手,加强自身建设
校工会坚持严格标准,规范程序,选树培育一批热心学校和工会工作的教职工队伍,努力营造“树榜样、学先进”的氛围;完善基层工会组织,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工会工作活力。
3月8日校工会举办了“巾帼心向党,奋斗新征程”三八表彰大会。校领导分别为获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奖。人居环境与建筑设计学院周婧、学前教育学院傅晨作为获奖代表作交流发言。党委书记姜富明代表学校党政班子向获奖的团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并向全体女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
教师节前夕,校工会组织开展了2022-2023学年先进教育工作者的评比,经各基层工会民主推荐,校工会评比、公示、报学校审定,陈洁、宋婷婷、童皇强、邢磊、赵丕键被授予校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工会创新发展、规范管理,更好的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工会评选表彰了校2023年度先进基层工会组织2个、优秀工会工作者4名、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3名。
进一步加强教工之家、妈咪小屋建设,充分发挥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群众信赖的工会干部队伍。通过建章立制促规范,2023年新制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关于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工会经费收支信息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修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等文件。进一步推进网络宣传阵地建设,及时发布信息,发挥好工会网页、济光工会公众号的宣传功能,提高教职工知晓度、参与度,扩大工会工作的影响力。
严格执行工会财务制度。根据工会财务法的相关规定,及时选优配强工会财务、工会出纳人员,组织工会财务人员参加上级工会组织的工会会计培训。在校经审委的指导下,规范工会经费使用范围和使用程序、定期公开工会经费收支,优化工会经费支出,合理使用工会经费,科学合理用于开展教职工活动和为教职工办实事上,不断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
七、关爱服务女性,助力巾帼成长
3月8日,校工会和女工委组织全体女职工观看电影,大家在忙碌的工作中放松心情;六一期间组织50多个家庭的宝宝们开展“放飞童心 幸福成长”主题活动,“体育+文化+游艺”的活动深受济光宝贝们的欢迎;
5月和9月,职飞海鸥—济光湾在校女工委的组织下,开展了新通联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参访活动和“她守护”的推广等活动,切实增强了学生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了学生职场体验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
校庆当日,我校16名女职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风貌为全校师生献上旗袍秀《芳华》,展现了济光女教师美丽智慧、端庄优雅的形象和风采。
八、服务学校大局,贡献工会力量
为进一步记录学校历史、讲好学校故事、传承学校文化、弘扬学校精神,工会牵头,与设计创意学院、宣传部一起共同设计并建成校史馆。校史馆的建成,是学校发展史、精神文化等集中展示的平台,也是宣传济光的重要窗口,必将成为激励广大济光师生的精神家园,和连接广大师生校友的重要纽带。
校工会积极响应上海市总工会的号召,与设计创意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对接联系校企合作单位,为东阳传统营造校外实践基地和尚工坊校企实训基地建设添砖加瓦。
为进一步宣传济光,服务校内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设计创意学院文创工作室,经济管理学院莱茵吧一起统筹、协作,设计与售卖建校三十周年校庆文创及学校其他相关文创产品。
新征程上,面对新形势下党的新要求,教职工对学校事业发展的新期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校工会将把准工会工作着力点,努力实现思想引领展示新作为,建功立业取得新成效,维权服务构建新格局,改革创新谋求新突破,努力为广大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广大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