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
网站地图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4-01-15浏览次数:10

2024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和依法依规治校,推进创新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进行具体落实、分步实施,聚焦主要任务、抓好重点工作,守正创新、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不懈奋斗,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本年度,学校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高基层组织党建质量

1.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下功夫,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效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2.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压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对课堂、教材、对外合作、网络新媒体等阵地管理的常态化检查,针对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3.深化与公办高校党建共建机制。继续加强与同济大学开展各层面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信息沟通、活动磋商、质量反馈,通过点对点的岗位体验、专题培训、实践训练、主题活动、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继续落实二级院系党支部书记“政治三力”提升计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队伍质量攻坚计划、大学生党支部书记骨干培养计划,全方位提升党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和党建工作能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

二、加强育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积极组织新专业申报,持续打造新一轮高水平专业群。探索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建立产业学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注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

2.强化专业建设发展评价。对接国家和上海“十四五”改革发展新需求、新任务,聚焦专业建设基础,强化专业建设评价,激发专业办学活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办学水平。

3.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产教深度融合瓶颈问题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构建校企育人共同体,发挥教育和产业资源优势协同育人,巩固校企双元育人主体地位,促进人才供需对接更精准,协同育人途径更多元,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4.深化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组织课程思政建设交流会,组织申报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评选课程思政建设典型案例等多途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校级在线课程、教材立项建设申报、评审及建设工作,落实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

5.持续做好质量工程建设。做好上海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等重点项目的培育、申报、中期检查、结项验收等工作,做好校内教研项目的结项工作,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比赛,培育储备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教学水平高的教学能手,为市级教学竞赛储备人才力量。

6.持续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继续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雨课堂+学堂云一体化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基于平台建设在线教学资源、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

7.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以宝山区为中心,进一步向校外拓展项目,与区人社局、区退伍军人事务局、市成教协会积极沟通,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前培训、职业体验、学历提升、员工岗位培训等项目。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

1.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教师岗位聘任改革,科学设置岗位类别,分类实施相匹配的聘任标准和业绩要求。强化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薪酬分配,坚持薪酬分配同绩效紧密挂钩,向扎根教学科研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2.注重思想引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健全教师全过程培养体系,深化实施教师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改革。

3.持续完善人才引育体系。坚持师资队伍优先发展,进一步健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全力推动各项人才计划申报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四有”标准打造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队伍。积极设立大师工作室,聘请大国工匠、能工巧匠进校讲座授课。

4.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继续完善专兼职辅导员工作队伍,努力提高学生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邀请校外优秀师资为辅导员开展讲座培训,进一步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优制度,选派优秀辅导员校外短期研修和挂职锻炼;试行辅导员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的评定制度。

四、深入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进一步强化“五育并举”

1.聚焦思政引领。充分利用节假日、典礼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进一步落实学生综合素养德育学分制度。加大美育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品牌校园文化活动。

2.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和实践育人。加强劳动教育,建立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继续参加2024年进博会志愿者活动,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申报“知行杯”等比赛。

3.全面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育人模式建设。丰富学生社区“三站”服务功能,建立驻楼导师队伍和工作机制,深度挖掘“五育”教育资源,开展“一院一品”社区文化建设。

4.继续开展精准帮扶,推进资助育人工作。加强二级学院资助专员的培训,建立校内“班、院、校”三级资助网络。依托慈善爱心屋,实施成长积分制度,将“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理念融入学生资助工作中,开拓资助育人新局面。

5.高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继续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提高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加强就业指导,对特殊群体进行精准重点帮扶,建立一生一策,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6.建立医教结合,加强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坚持育心育德相结合,整合学校、教师、家长三方力量,建立校内重点关注学生个案研讨机制,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和转诊机,确保学生生命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

五、统筹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师生效率质量

1.持续优化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不断优化学校制度体系总体框架,提升学校法治建设水平。加强内控评价整改和建设的有机结合,不断规范和完善学校内控建设。

2.提升学校财资管理效能。全面落实落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和大财务统筹。做好资产系统升级改造的前期工作,加强设备工程服务等招标、采购工作前期论证工作,加强资产基础性数据管理,进一步盘点和加强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对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和质量控制等管理水平。做好内涵建设项目立项工作,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建设质量。

3.持续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持续优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和平台,落实安全校园智慧系统建设;逐步开展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加强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提升。积极推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基础平台和安防二期建设,继续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监管工作。

4.推进美丽校园建设。大力推进校园修缮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校区办学功能,持续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服务育人新内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校园基建项目建设。

5.深化后勤服务及安全保障建设。深化后勤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统一、开放、有序、高效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师生监督和评议,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校园安全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强化安全风险意识,铸牢平安校园防线,确保校园重大安全零事故。持续推进师生安全教育和培训,紧盯食品卫生、实训室、消防、台风、寒潮等安全隐患苗头,及时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时代催人奋进,发展重任在肩。让我们立足办学三十周年新起点,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完善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强化内涵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时代高职教育昂扬奋进的浩荡洪流中奋楫扬帆,努力把学校建成“当地离不开、行业都认可、国际可交流”的中国特色高质量高职院校,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济光学院新实践、新赛道、新成果,续写济光改革发展新的绚丽华章。


版权所有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 地址:水产路2859号 邮编: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