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推进公共课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深入深化公共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切实丰富公共课育人内涵。10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基础部在宝山校区学生活动中心305室开展专题学习,邀请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全国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副秘书长,长三角及上海市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联盟秘书长马前锋教授作专题讲座。
马前锋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生态共同体”》为题,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他从课程思政的本质,以及其广义内涵、狭义内涵出发,详述了课程思政的定义,结合教学,特别是高职类学生,注重学情分析,将育人的要素、功能分类并结合成功案例;提出详细的课程思政显性教育在培养计划制定、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最后通过近期相关教学比赛中的典型案例,指出教师在隐性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同时提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生态共同体”的观点。
在交流讨论环节,多位教师分享了他们对本次讲座重点内容的见解,并探讨了教学中的应用难点。通过深入交流与讨论,大家相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提升。此次讲座使两部门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课程思政建设旨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对国家要求、行业需要和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自2017年起,学校启动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学校不断强化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的方式方法,推动课程育人改革向纵深发展、落到实处。各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形成了各具特色、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目前,课程思政已实现百分百覆盖所开设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基础部开设的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两部门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通过此次“名师名匠进校园”活动以及马前锋教授的精彩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后续,两部门还将持续开展相关活动,邀请更多业内专家走进校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推动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